随着2025-26赛季CBA国内球员注册期正式结束,联赛迎来前所未有的交易活跃期。官方数据显示,今夏各俱乐部累计完成48人次的国内球员流动,包括18人次转会、17人次自由球员认领、3人次匹配签约、3人次独家签约权转让及7人次租借操作。这一数字超越了过去两个赛季的46人次和42人次,标志着CBA球员市场进入新阶段。
在众多引人注目的交易中,赵睿转会北京男篮、张镇麟加盟上海男篮以及广东男篮通过多笔运作引进崔永熙和焦泊乔等交易成为焦点。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北京男篮通过巧妙运用CBA转会规则第四十六条,成功引入与新疆男篮签有D类合同的赵睿,这一操作成为规则灵活运用的典型案例。与此同时,刘东从匹配签约到最终转会山西男篮的罕见经历,被业内视为CBA首次出现的“NBA式转会”实践。
球员市场活跃度的提升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反映在转会机制的成熟与多样化。对比三年前郭艾伦转会风波最终以续约告终的案例,如今球员在转会过程中拥有更多自主权。例如王奕博因浙江男篮顶薪名额已满而顺利加盟青岛,徐昕主动申请离队后广东男篮将其转化为交易筹码,这些都显示出俱乐部与球员关系的理性转变。
前中国男篮国手焦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过去俱乐部核心球员几乎不可能离队,因为培养投入巨大。但现在规则完善、市场成熟,俱乐部理念也发生显著变化。”这一观点得到多家具乐部运作模式的支持:广州龙狮通过培养年轻球员并高价转卖,打造出“天赋加工厂”的运营模式;同曦男篮则通过精明的转会操作实现阵容补强,上赛季首次闯入季后赛。
值得注意的是,球员流动不再局限于传统豪门球队。财力有限的俱乐部同样通过租借、认领自由球员等低成本方式实现阵容升级,如宁波男篮在今夏认领多名经验丰富的球员并向上海租借年轻后卫戴昊。这种多元化操作模式为CBA联赛注入更多竞争平衡性。
从2018年广东男篮5换2迎回苏伟的重磅交易,到如今单日多名国手级球员同时改换门庭,CBA转会市场正经历着从封闭到开放的结构性转变。各俱乐部对转会规则的理解日益深入,球员职业生涯的选择空间显著扩大,标志着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进入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