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U22国足在赛前热身时的视频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视频中球员在门前无人干扰的情况下频频出现踢疵、打高等失误,引发媒体和球迷的广泛关注。这次热身赛发生在U23亚洲杯预选赛首轮,中国队以2-1战胜东帝汶的背景下。
媒体人黄健翔对此表示,许多球员在青少年时期的基本功训练存在明显不足,缺乏系统性和高强度练习是导致技术粗糙的主要原因。他指出,不少球员依靠家庭支持坚持踢球,但并非天赋出众者,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某个时期中国足球青训选拔范围过窄的问题。
前国脚刘越坦言,这段视频“惨不忍睹”,并进一步分析认为,这批球员成长阶段恰逢中国足球青训体系较为混乱的时期。不过,他同时质疑,当前青训环境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体育评论员孙纬伦则直接表达了他的惊讶,称“确实没见过这么散乱的场面”。
值得注意的是,足球青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队的长期竞争力。近年来,中国足协虽多次推出青训改革措施,但基层教练水平、训练科学化程度以及选材机制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专业人士普遍认为,提升球员技术水平需要从基础训练抓起,加强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的建设,扩大选材基础,并注重训练质量和强度的平衡。此次事件再次凸显出中国足球在人才培养道路上任重道远。